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唱腔婉轉、細膩,身段輕盈、回轉,3月19日,39歲的佟妮在一年一度的全國越劇票友擂臺賽深圳賽區上將這首越劇經典曲目《黛玉葬花》表演得淋漓盡致,贏得滿堂喝彩,進入前十強,即將前往浙江紹興參加全國總決賽。
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業余劇團的越劇精英,可面對比賽佟妮很坦然:“就當檢驗自己學習越劇22年的成績。”
十年前,佟妮辭去房產公司文秘工作,在株洲新區開設戲曲工作室,在經營自己夢想的同時,她亦讓更多人了解戲曲,熱愛戲曲,傳承戲曲。
癡迷戲曲 追著花鼓戲班子跑
佟妮的爺爺是北京人,一股字正腔圓的京劇調調啟蒙了她的小耳朵。小時候的佟妮非常喜歡聽戲,不分劇種,她說自己是泡在戲曲里長大的。
佟妮最喜歡元宵節,因為到處都在表演花鼓戲,可以聽個夠。有時候她逮著一個花鼓戲班子就跟著跑一天,裝扮、亮相、唱腔……佟妮越聽越來神,時不時還自個兒比劃比劃。
199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個和佟妮差不多大的女孩在少兒戲曲聯唱上表演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時,佟妮像是被吸了魂似的呆住了:“精致的妝容、美麗的服飾、婉轉的唱腔、迷人的身段,我也想這么美美地唱。”
從此,佟妮便每月省下零花錢,買來一大堆越劇磁帶,有空就跟著學、跟著唱,往往一句歌詞,一個手勢,她都會練上好幾百遍。
喜歡上一件事不容易,堅持那么多年更不容易。18歲時,在中專讀會計的佟妮,為了能夠系統學習戲曲,她就利用暑假去北京學習,報戲曲班、找名家、買雜志。
找戲友、組劇團 風風火火編大戲
一個人唱戲很孤獨。
2007年,佟妮向《株洲晚報》求助,尋找志同道合的戲友。消息一經刊登,就尋來了十幾個人,他們經常在公園里、茶館里切磋技藝,交流學習。
能站在舞臺上演戲,成了佟妮最大的心愿。那時湖南業余劇社還沒有人演全劇,這個愿望吸引了有著同樣夢想的岳陽女孩楊紅來到株洲,于是她們倆在2013年發起創立了株洲紅樓越劇團。
2014年3月,紅樓劇團在株洲戲劇傳承中心成功上演了越劇經典劇目《紅樓夢》,佟妮飾演林黛玉一角。業余劇團能排出全本大戲《紅樓夢》,頓時轟動全城。
為了這出戲,佟妮和她的劇團成員利用休息時間,耗時一年,自掏腰包,不計成本地付出。
“參演這部戲的人都來自各行各業,堅持一兩個月不容易,更何況我們堅持了一年。”佟妮回想起來感慨萬千。
臨近大戲演出的前一個禮拜,一位飾演丫鬟的演員家里突發狀況,抽不開身。無奈之下,佟妮只能臨時更換。還好,替代的演員有些功底,稍加練習就能上臺,但也不能松懈。雖說是一個丫鬟的角色,但也不簡單,表演者要從舞臺邊走到相應的位置,多一步不端莊,少一步不秀美,來來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最后,演出很成功也很轟動,但最讓佟妮欣慰的是,又多了好多戲曲迷。
成立志愿者協會 做戲曲文化推廣者
“以前,在外人面前我都不敢說自己喜歡戲曲,他們覺得這是老人家喜歡的玩意兒。”佟妮說:“但現在我身邊的朋友都被我圈粉了。以前我出去唱戲,家人都不會去看。如今我只要在戲臺上一站,我父母是粉絲兼評委,我女兒送鮮花,我丈夫是專職攝影,都享受明星待遇了。”
但佟妮還是很擔心,她經常說戲曲不易,不易的是表演,更不易的是傳承。
如今,雖然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戲曲喜歡戲曲,但佟妮也發現,喜歡戲曲的人大都是40歲以上的人,鮮有年輕人,斷檔很嚴重。沒有條件唱不了戲,沒有悟性唱不了戲,沒有一個好的團隊唱不了戲,沒有觀眾認同就更唱不了戲,佟妮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和義務推廣戲曲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甚至熱愛。
佟妮不僅能演越劇,對黃梅戲也情有獨鐘,為了推廣戲曲文化而不局限于越劇,佟妮注冊成立株洲市天元區瀟湘越色戲劇志愿者協會,策劃編排了經典神話劇《天仙配》,于2018年8月在戲劇傳承中心隆重上演,成為湖南省第一家能演繹全本黃梅戲全劇的劇團。演出很成功也很轟動,演出結束后,她多了好多喜歡黃梅戲的戲迷朋友。
接下來,佟妮說她想開設少年班,青年班,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參加,“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戲曲變得非主流,不是戲曲不美,而是缺乏傳播,我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戲曲吶喊,用我畢生精力傳播戲曲文化,能改變一點,足矣。”
責編:唐圓圓
初審:易湘鋒 二審:易湘鋒 終審:易湘鋒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